香光教育研發中心的「培力偏鄉專案」,於2016年7月進入中程目標的實踐計劃,那就是在美華國小的培力計劃穩定後,開始進入美華社區。

在培力美華社區的計劃中,第一年的目標有三項:
一、 尋找適合的空間,啟動社區教學活動和青少年的晚間課輔。
二、開始進行口訪歷史的工作,以了解美華里和鄰近的福安里、田心里等村里,在大溪發展史上的重要性。
三、在美華里內,尋找願意合作的店家,提供到此旅遊者住宿、休憩、飲食等設施,作為啟動美華里經濟發展的始點。

一、啟動社區教學活動和青少年課輔
為培養未來能轉動美華希望工程的核心在地人士,首要工作是建立在地志工團,以及培養具前瞻性視野的青少年。

於建立在地志工團方面,香光教育研發中心首先開設「電腦入門課程」,培訓當地志工,參與訓練課程者包括美華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幹部和當地居民。期望在課程中能培養電腦技能,透過網際網路開拓視野,激發參與者投入發展美華社區的意願,同時也鼓勵美華社區發展協會的成員投入志工的行列。

電腦課程目前已推出兩期,每期六週,共十八人次上課。課程內容包括:認識電腦的硬體設備與作用、基本打字、上網、申請email和臉書等。在課程結束後,已成立美華社區的臉書,定期po文聯絡感情。

在青少年課輔方面,我們邀請美華國小去年畢業的學生和在校五、六年級學生,於週四晚上參加課輔,課輔內容主要是英語和繪畫。

二、針對美華社區的歷史進行口訪
目前口訪的主題是慈聖宮三媽廟和打鐵寮古道,這兩者與美華里早期發展的歷史息息相關。

位於美華里小角仔的慈聖宮三媽廟,供奉的主神為三媽(媽祖的另一化身或說姐妹),是由李善明於1776年從福建湄州帶到台灣。在大溪的歷史中,傳說此三媽與三層福安宮的二媽、月眉里蓮座山觀音寺的媽祖,都是最早帶到大溪的神像。此三媽原為李氏家族所供奉,後因祈福、問吉凶者多,李家便將三媽捐給美華社區,並蓋了一座小廟供大眾膜拜。1980年,地方居民出資擴建,始成今日規模。

從口訪三媽廟的發展歷史中,不僅可得知十八世紀未至廿世紀初,大陸來台到美華地方居民的信仰情況,也可看到李家的發展沿革,其中又以李善明的曾孫李騰芳最具代表性。因李騰芳之母從美華搬至月眉里經商有成,李騰芳也因高中舉人,在大溪文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成為十九世紀的名人。如今的李騰芳古宅已成國家二級古蹟,是大溪附近著名的觀光景點。有趣的是,李家大房留在美華里的後代,本來雖是大地主,但因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目前大部分土地已非李家所有。

而美華里與三層之間的打鐵寮古道,是一百多年前大溪三層地區,越過草嶺山通往角板山一帶的便道,也可說是該山區通往大溪街上最主要的通道之一。當時角板山山區和花草林(十一分)、新峰、水流東等地,由泰雅族人捕獲的獵物與漢人所種的農作物,就是經由這條古道翻山越嶺地帶到大溪街上。獵戶或農家清早即將貨物從山上挑到大溪鎮販賣,下午則挑著所購買的日常用品回家。

如今,這地區的主要交通都經由台七線,這條古道也早已失去交通的功能。根據史料記載,這條古道原名為「更興古道」,後由大溪鎮曾榮鑑鎮長更名為「打鐵寮古道」。因大溪曾是台灣重要的樟腦產地,昔日這條古道入口附近曾有間打鐵舖,供給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所需的鐵器,便以此而更名。

目前所見到的打鐵寮古道,從入口處看去,整座山都被樹林和雜草所覆蓋,但根據當地居民林進坤和陳寶蓮居士所述,從前此處並非如現在所見的原始山林,而是一片開墾過的園地。居民們上山開墾,多種蕃薯等雜作,也會到山上牧牛,並沒有如現在大樹參天的景象。此外,據曾在此山工作的林友平老先生所述,這條古道是他經常走的路,從大溪走到角板山大約需 2.5小時。此次探訪古道的嚮導盧建成先生也提到其祖先上山工作的情況。據說,當時原住民還有獵人頭供祭的習俗(俗稱「出草」),所以他的祖先上山工作或檢柴時,都必須和親族或鄰人同去,上山時女眷負責撿拾柴火,男眾則負責保護安全。特別是上山焗樟時,甚至要聘隘勇軍荷槍守護,全體更是緊張戒備。了解打鐵寮古道,對探究台灣早期大溪的發展史,有很大的助益。

三、輔助一戶食品行成為美華社區第一家烘焙坊
「培力偏鄉專案」邀請位於美華國小對面的一戶食品行,成為未來可對外營業的烘焙坊和輕食店,目的是一起合作,打造改善美華社區經濟的希望工程。一戶食品行從前只為其他烘焙坊代工,並無自有的產品,雖已研發多款麵包,但礙於合約而無法販售。「培力偏鄉專案」便邀請暨南大學企業系張玉芳老師和同學,為一戶食品行與生產有機豆製品聞名的傳貴宏業生機公司搭起合作的橋梁,並與一戶食品行合作行銷其產品。

合作的內容首先從研發荳烤餅和有機膳食纖維的養生手工饅頭、麵包開始。一戶食品行運用傳貴公司所提供、具膳食纖維和異黃胴素等重要營養成份的黃豆粕作為食材,製作荳烤餅、養生手工饅頭和麵包;暨南大學師生幫忙製作臉書,在美華社區舉辦活動,行銷產品;香光教育研發中心則應用美華國小潛能開發藝術課程的圖畫,為他們設計包裝,並將產品介紹給願意合作的單位,如僧伽終身教育學會和不老協會等。

截至目前為止,一戶食品行已研發出養生餅乾、麵包、饅頭和鳳梨酥等多種食品。在多場的試吃和暨南大學櫻花季的試賣中,深獲好評。目前正朝向建立自有的品牌,計劃重新取名為「豆纖子」,表示此系列產品是用富含有機黃豆之膳食纖維和黃胴素等營養所製成。「豆纖子」系列產品以健康飲食為考量,除減糖、少油、不含防腐劑和膨鬆劑外,也以有機膳食纖維、蛋白質、雜糧的礦物質等營養成份取代澱粉,強調在吃甜點時,不是只有攝取碳水化合物,而是可以吃到一日所需的纖維、礦物質等營養。 目前「培力偏鄉專案」也輔助豆纖子系列產品,利用電商樂天市場來開拓客源。

一戶食品行表示,此模式若能營運成功,願回饋美華小朋友獎學金和「培力偏鄉專案」,並為美華社區民眾提供就業機會,以促進美華經濟的發展。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