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維儀

辛哈拉加森林保護區見聞

國際入世佛教協會雙年會於1 月22 日正式開始之前,為了要讓與會者對討論的議題「百川匯流:為健全發展而努力」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大會安排了兩組學習之旅,讓大家親身體驗。

其中一組是到北方的賈夫納(Jaffna),這是為了讓與會者對長達卅多年的「斯里蘭卡內戰」(1983-2009)能有初步的認識,並與當地飽受戰火的印度教徒、穆斯林居民進行宗教對話。該地是斯里蘭卡內戰的主要戰場,受到無情戰火的蹂躪。賈夫納多數是信奉印度教的泰米爾人,與斯里蘭卡其他地方信奉佛教的僧伽羅人分屬不同的族群,宗教信仰也有別。國際入世佛教協會希冀與會者在與賈夫納居民對談後,能夠對於如何化解戰爭仇恨、宗教衝突,有進一步的認知,並對世界和平有所啟發。

配合這次雙年會的主題,生態議題自然是不可少的,香光尼僧團法師們選擇的便是另外一組─熱帶雨林體驗。為了讓與會者與自然生態有親身接觸,大會於1月24 至25 日特別安排了熱帶雨林體驗之行,前往斯里蘭卡南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生物圈保護區與世界遺產的辛哈拉加(Sinharaja)森林保護區,此處是斯里蘭卡最後的原始雨林,60% 以上的樹木都是當地特有樹種,更有不少珍稀樹種。保護區居住著各種當地特有種的野生動物,以鳥類居多。此處還是斯里蘭卡50% 以上的哺乳動物和蝴蝶的家園,是各種昆蟲、爬行動物和珍稀兩棲動物繁衍生息的地方。

帶領熱帶雨林體驗組的領隊康察娜(Kanchana),是一位專門研究熱帶鳥類的學者,她曾經花了五年的時間在辛哈拉加森林保護區內觀察鳥類,對於保護區內的生態瞭若指掌,連保護區的解說員也遠遠不及她。而更值得讚賞的是,康察娜在2001年成立「Eco-Friendly Volunteers」生態教育基金會,專門從事生態保育工作,並且推廣生態教育。康察娜歡迎來自各地的義工到她的有機農場服務,親身體驗與大自然共活的感覺。與她相處的幾天,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使用塑膠」(no plastic)。不論是瓶裝水或購物用的塑膠袋,在她眼中都是破壞生態的兇手,萬萬容不得。這時,不由得慶幸我們幾位台灣參與者都有攜帶水瓶,不致成為濫用瓶裝水的生態兇手。

從首都可倫坡搖搖晃晃坐了四、五個小時的車,才來到辛哈拉加森林保護區。放眼綠意盎然、蟲鳴鳥叫,圓潤的綠葉在細雨中舞弄,直入天際的大樹,捲曲的蕨類植物,是那麼地清新、那麼地美。但接著卻發現,這裡收不到手機、電話的訊號,更何況上網呢!此時不由得暗暗叫苦,沒有網路、不能滑手機的日子要怎麼過呢?誰知後面還有更嚇人的─大家通通得睡大通鋪!濕漉漉的床單令人有點憂心,偏偏耳邊接著聽到康察娜向大家宣布:「雨林中物資來源不易,他們煮什麼就得吃什麼,沒得挑……。」暗忖著,我是否該慶幸,至少這休息站中還有電可用?

雖然下午緊接著應該是要在河邊洗澡,體驗南亞在河邊洗澡的文化,順便親近大自然,卻因為天公不作美,不得不取消。沒有安排節目的下午,大家只能閒聊,相互認識。曾參加過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研討會的見可法師說:「這就是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的特色,故意鬆綁行程,給大家很多空閒的時間,互相認識。」在閒聊中也發現,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是第一次參加,有不少年輕人都是受到入世佛教精神的鼓勵而來參加的。本來以為會是無聊的下午,卻在漸漸的熟稔中,氣氛慢慢地熱絡起來,聊天、玩笑聲充滿了保護區休息站,令人忘了它的簡陋。

第二天早上安排了雨林健走。行前,導遊一再地告誡雨林中有水蛭,千萬要小心,最好要穿戴防水蛭的襪子。果其不然,在城市裡長大的我,竟然在短短的一個早上被水蛭親吻不少地方。被水蛭親吻並不會痛,因而連腳上已經流了血,自己仍未察覺,直到旁人驚慌大叫時,才赫然發現腳上全是鮮血。旁人的驚恐反而讓我忘了害怕,忍不住轉身跟見寂法師開玩笑說:「我來斯里蘭卡這麼多次,總算這次跟斯里蘭卡有了『血緣關係』,在此結識了不少『血親』。」

而真正的重頭戲是在下午,當天是週日,本在休假的保護區主管卻特地跑來向大家解釋區內的生態保育工作。一如台灣,生態保育碰到最大的困難之一便是外來物種的入侵。觀光業的發達帶來許多外國遊客,而幾年前的南亞大海嘯也湧入了不少外國非政府組織(NGO)的工作人員,於是外來物種悄悄入侵保護區,使得當地原始物種飽受威脅。這也是在告誡我們,出國返鄉,不要把帶有種子的農作物也帶回家,無意中造成的生態浩劫任誰也不願意見到。而另外一個在台灣也不罕見的生態威脅是經濟作物的侵占,農夫們可能為了種植經濟作物,而破壞原始雨林,使得雨林中的原始物種面臨消失的危機。這也帶來另一個疑問,當地居民要如何與原始雨林共存?在經濟發展的呼聲之下,生態保育能受到世人的重視嗎?

保護區的管理人員告訴我們,他們儘量讓當地居民加入生態保育的工作。發展生態觀光就是選項之一,如果當地居民認知到美麗的雨林、豐富的物種也能帶來收入,生態保育就不會被視為阻礙經濟發展的絆腳石了。想起今天早上在雨林健行時,看到一團又一團的歐美觀光客,不由得贊同這種說法。此外,保護區會儘量聘用當地居民擔任導覽人員、巡守員等。如果保護區能夠提供工作機會,當地的人也就不會反對生態保育了。但保護區的管理人員也強調,真正帶來麻煩的反而是雨林周遭的城鎮居民,雨林中的居民已在其中已經居住了很多世代,他們以採集蜂蜜與草藥維生,附近還有茶園,而他們的信仰文化中也融入對大自然的尊重,例如他們相信大樹都有樹靈,需要被尊崇與愛護,而破壞生態環境的,往往是住在周遭的城鎮居民。

管理人員知道今天聽講的都是參加國際入世佛教協會研討會的人,所以特別提到:「佛陀曾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愛護大自然,大自然也會愛護我們的。」


參訪龍樹林正直寺


在雨林中待了兩晚之後,要啟程到北方的古城、研討會的舉行地點──阿努拉德普勒(Anurādhapura)。但在途中,法師們先脫隊下車,雇車跋涉一番前往庫魯內格勒(Kurunegala)的龍樹林禪林(Nā Uyana Aranya Senāsanaya),探望六位長期在此禪修的香光尼僧團法師。

龍樹林禪林總面積超過五千英畝,由精通三藏的聖法(Nauyane Ariyadhamma)大長老駐錫,龍樹林禪林為上座部佛教比丘寺院,比丘人數約在一百人左右,修持的法門為帕奧禪法。相距不遠處才是女眾禪修道場─正直寺(Dhammika Ashramaya),該寺成立於2003 年,由聖喜(Angulgamuwe Ariyananda)比丘與般若羅摩(Pannyarama)比丘指導,目前約有八十名的尼僧與優婆夷在此禪修。正直寺的建設包括有四合院、山區小屋、托缽堂、禪堂與辦公室,前兩者提供禪修者居住。於此禪修的香光僧團法師們最長的已將近七年。

我們一行人到達龍樹林禪林時已經傍晚,當地位處偏僻,樹林幽幽,若不是看到前來相迎的台灣尼僧,真不敢相信這裡會有人居住。簡單地參觀完龍樹林禪林之後,便前往正直寺。六位香光僧團的法師們都住在山區的禪屋裡,環境格外清幽,確實是適合禪修的清淨地。幾位法師相聚甚歡,敘舊直至晚上八點多,才從龍樹林出發至古城阿努拉德普勒參加研討會。

Facebook